欢迎访问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网站!

新闻网 | 学校主站
教务处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学建设 | 教务管理 | 实践教学 | 质量管理 | 资源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AI+中医药!学校首门“人工智能与智慧中医药”通识课程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2日 10:26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AI+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医药界实现认知升级的重要步骤。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要求,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浙江中医药大学倾力打造的人工智能通识慕课《人工智能与智慧中医药》正式上线。该课程由赖小波教授领衔,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既具备中医药文化底蕴,又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人才。


一、课程设计:守正创新,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与智慧中医药》课程紧密结合“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和高教强省战略,深入响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系统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智能诊断、中药智能化、中医智能机器人和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等领域的应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科研前沿领域特色案例,以及产业特色案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的结合,深入探索AI如何在中医面诊、道地药材鉴别、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AI核心技术,还能深刻理解这些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特色:跨界协同,科技与文化共融

(一)顶尖团队,产学研联动

课程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优势,聚集了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杭州聪宝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国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力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赖小波教授领衔,并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建波等10余位权威学者与行业专家,课程利用前沿科研成果和产业经验,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实践指导。

(二)全链条AI技术,贯穿中医药场景

本课程创新性地构建了“基础-技术-应用”三层AI技术链,通过类比阴阳五行与机器学习特征工程、LSTM“问诊-辨证”模型、GAN脉象数据生成等技术,解决了中医药数据稀疏问题,推动中医药大模型的发展,助力四诊智能化与个性化治疗。


(三)实践驱动,优化教学资源

课程设计结合面诊图像分类(基于OpenCV)、中药配伍推荐系统(基于Scikit-learn)等轻量化实验,融入中药炮制模拟与智能煎煮设备远程控制,旨在通过实践驱动课程内容的深入展开,构建“古法今用”的实践生态。此外,动态中医药知识图谱与智能推荐系统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思政引领,文化自信

本课程通过“AI+中医诊疗系统服务基层医疗”和“智能针灸机器人跨文化传播”等案例,弘扬医者仁心与文化自信。课程在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情怀与数据伦理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和践行社会责任,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文化使命感。


三、学习方式:免费开放,灵活便捷

课程已通过“智慧树”教育平台向全网免费开放,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具体包括:

(一)社会学习者:登录智慧树平台(https://www.zhihuishu.com)或APP,搜索《人工智能与智慧中医药》课程,点击“去学习”加入。

(二)在校学生:由学校或课程负责人导入名单,学生通过平台推送确认加入。


四、未来展望:助力中医药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与智慧中医药》课程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响应省级一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及“名师名课”计划的重要成果。课程通过产教融合与校际协作,为中医药与AI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示范,助力浙江省在2025年实现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覆盖的目标。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建设,推动中医药课程智慧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改革,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Copyright © 2018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